Linux大纲版本:CentOS6.8
下载路径:
Linux内核最初只是由芬兰人李纳斯·托瓦兹(Linus Torvalds)在赫尔辛基大学上学时出于个人爱好而编写的。 Linux是一套免费使用和自由传播的类Unix操作系统,是一个基于POSIX和UNIX的多用户、多任务、支持多线程和多CPU的操作系统。 Linux能运行主要的UNIX工具软件、应用程序和网络协议。它支持32位和64位硬件。Linux继承了Unix以网络为核心的设计思想,是一个性能稳定的多用户网络操作系统。
Linux操作系统诞生于1991 年10 月5 日(这是第一次正式向外公布时间)。Linux存在着许多不同的Linux版本,但它们都使用了Linux内核。Linux可安装在各种计算机硬件设备中,比如手机、平板电脑、路由器、视频游戏控制台、台式计算机、大型机和超级计算机
Linux的发行版说简单点就是将Linux内核与应用软件做一个打包。 目前市面上较知名的发行版有:Ubuntu、RedHat、CentOS、Debian、Fedora、SuSE、OpenSUSE、TurboLinux、BluePoint、RedFlag、Xterm、SlackWare等
今天各种场合都有使用各种Linux发行版,从嵌入式设备到超级计算机,并且在服务器领域确定了地位,通常服务器使用LAMJ(Linux + Apache + MySQL + java)或LNMJ(Linux + Nginx+ MySQL + java)组合。 目前Linux不仅在家庭与企业中使用,并且在政府中也很受欢迎
巴西联邦政府由于支持Linux而世界闻名。 有新闻报道俄罗斯军队自己制造的Linux发布版的,做为G.H.ost项目已经取得成果. 印度的Kerala联邦计划在向全联邦的高中推广使用Linux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取得技术独立,在龙芯过程中排他性地使用Linux。 在西班牙的一些地区开发了自己的Linux发布版,并且在政府与教育领域广泛使用,如Extremadura地区的gnuLinEx和Andalusia地区的Guadalinex。 葡萄牙同样使用自己的Linux发布版Caixa Mágica,用于Magalh?es笔记本电脑和e-escola政府软件。 法国和德国同样开始逐步采用Linux。
比较 | Windows | Linux |
---|---|---|
界面 | 界面统一,外壳程序固定所有Windows程序菜单几乎一致,快捷键也几乎相同 | 图形界面风格依发布版不同而不同,可能互不兼容。GNU/Linux的终端机是从UNIX传承下来,基本命令和操作方法也几乎一致。 |
驱动程序 | 驱动程序丰富,版本更新频繁。默认安装程序里面一般包含有该版本发布时流行的硬件驱动程序,之后所出的新硬件驱动依赖于硬件厂商提供。对于一些老硬件,如果没有了原配的驱动有时很难支持。另外,有时硬件厂商未提供所需版本的Windows下的驱动,也会比较头痛。 | 由志愿者开发,由Linux核心开发小组发布,很多硬件厂商基于版权考虑并未提供驱动程序,尽管多数无需手动安装,但是涉及安装则相对复杂,使得新用户面对驱动程序问题(是否存在和安装方法)会一筹莫展。但是在开源开发模式下,许多老硬件尽管在Windows下很难支持的也容易找到驱动。HP、Intel、AMD等硬件厂商逐步不同程度支持开源驱动,问题正在得到缓解。 |
使用 | 使用比较简单,容易入门。图形化界面对没有计算机背景知识的用户使用十分有利。 | 图形界面使用简单,容易入门。文字界面,需要学习才能掌握。 |
学习 | 系统构造复杂、变化频繁,且知识、技能淘汰快,深入学习困难。 | 系统构造简单、稳定,且知识、技能传承性好,深入学习相对容易。 |
软件 | 每一种特定功能可能都需要商业软件的支持,需要购买相应的授权。 | 大部分软件都可以自由获取,同样功能的软件选择较少。 |
请参考Linux安装文档
默认root用户没有密码,可以修改密码,切换用户,输入用户名:root,点击登录,打开终端命令,输入: password 接着输入新密码,再确认输入即可。 如果需要进行远程登录,需要设置防火墙过滤22端口,当然也可以关闭防火墙
还有远程连接被拒绝,需要检查sshd是否开启 命令: service sshd status 查看sshd的状态 service sshd start 启动sshd service sshd stop 关闭 chkconfig | grep sshd 查看sshd的开启状态 chkconfig sshd on 开机自启 再进行远程连接的时候,需要启动sshd
ls(list)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命令,用来显示当前目录下的内容。配合参数的使用,能以不同的方式显示目录内容。 格式:ls[参数] [路径或文件名] 常用:在linux中以.开头的文件都是隐藏的文件ls ls -a 显示所有文件或目录(包含隐藏的文件) ls -l 缩写成ll##
ls -l或者 ll 显示一个文件的属性以及文件所属的用户和组。 上述的 drwxr -xr-x 2 root root 4096 Nov 3 12:56 tt的意思: 一个目录对应的所有者具有读写执行的权限,所有者的同组成员具有读和执行的权限,其它用户拥有读和执行的权限,2个连接root用户拥有,群组是root,大小为4096字节,最后修改时间 目录名称tt 一共有7列信息, 分别为: [权限], [连结数], [拥有者], [群组], [大小], [最后修改时间], [名字]
从左至右用1-10这些数字来表示:
1、确定文件类型 当为[ d ]则是目录 当为[ - ]则是文件; 若是[ l ]则表示为链接文档(link file); 若是[ b ]则表示为装置文件里面的可供储存的接口设备(可随机存取装置); 若是[ c ]则表示为装置文件里面的串行端口设备,例如键盘、鼠标(一次性读取装置)
2、确定属主(该文件的所有者)拥有该文件的权限 [ r ]代表可读(read)、[ w ]代表可写(write)、[ x ]代表可执行(execute),要注意的是,这三个权限的位置不会改变,如果没有权限,就会出现减号[ - ]而已
3、确定属组(所有者的同组用户)拥有该文件的权限 4、确定其他用户拥有该文件的权限
其中,第1、4、7位表示读权限,如果用"r"字符表示,则有读权限,如果用"-"字符表示,则没有读权限; 第2、5、8位表示写权限,如果用"w"字符表示,则有写权限,如果用"-"字符表示没有写权限;第3、6、9位表示可执行权限,如果用"x"字符表示,则有执行权限,如果用"-"字符表示,则没有执行权限。
5、链接数 6、文件所有者 7、文件所属组 8、文件字节大小 9、文件最后修改日期 10、文件名
cd切换目录 cd /usr 切换到usr目录 cd .. 切换到上一层目录 cd / 切换到系统根目录 cd ~ 切换到用户主目录 cd - 切换到上一个所在目
使用命令:cd / 回到根目录
使用cd /或者 ls /都可以回到根目录
/bin:是Binary的缩写, 这个目录存放着最经常使用的命令。 /boot:存放的是启动Linux时使用的一些核心文件,包括一些连接文件以及镜像文件。 /dev :是Device(设备)的缩写, 该目录下存放的是Linux的外部设备,在Linux中访问设备的方式和访问文件的方式是相同的。 /etc:用来存放所有的系统管理所需要的配置文件和子目录。 /home:用户的主目录,在Linux中,每个用户都有一个自己的目录,一般该目录名是以用户的账号命名的。 /lib:放着系统最基本的动态连接共享库,其作用类似于Windows里的DLL文件。几乎所有的应用程序都需要用到这些共享库。 /lost+found:这个目录一般情况下是空的,当系统非法关机后,这里就存放了一些文件。 /media:linux系统会自动识别一些设备,例如U盘、光驱等等,当识别后,linux会把识别的设备挂载到这个目录下。 /mnt:系统提供该目录是为了让用户临时挂载别的文件系统的,我们可以将光驱挂载在/mnt/上,然后进入该目录就可以查看光驱里的内容了。 /opt:主机额外安装软件所摆放的目录。比如你安装一个ORACLE数据库则就可以放到这个目录下。默认是空的。 /proc:是一个虚拟的目录,它是系统内存的映射,我们可以通过直接访问这个目录来获取系统信息。 /root:为系统管理员,也称作超级权限者的用户主目录。 /sbin:s就是Super User的意思,这里存放的是系统管理员使用的系统管理程序。 /selinux:是Redhat/CentOS所特有的目录,Selinux是一个安全机制,类似于windows的防火墙,但是这套机制比较复杂,这个目录就是存放selinux相关的文件的。 /srv:存放一些服务启动之后需要提取的数据。 /sys:linux2.6内核的一个很大的变化。该目录下安装了2.6内核中新出现的一个文件系统 sysfs,sysfs文件系统集成了下面3种文件系统的信息:针对进程信息的proc文件系统、针对设备的devfs文件系统以及针对伪终端的devpts文件系统。该文件系统是内核设备树的一个直观反映。当一个内核对象被创建的时候,对应的文件和目录也在内核对象子系统中被创建。 /tmp:是用来存放一些临时文件的。 /usr:用户的很多应用程序和文件都放在这个目录下,类似于windows下的program files目录。 /usr/bin:系统用户使用的应用程序。 /usr/sbin:超级用户使用的比较高级的管理程序和系统守护程序。 /usr/src:内核源代码默认的放置目录。 /var:这个目录中存放着在不断扩充着的东西,我们习惯将那些经常被修改的目录放在这个目录下。包括各种日志文件
pwd:显示目前的目录
mkdir:创建一个新的目录 mkdir a 创建目录a mkdir -p b/c/d 创建所有目录
rmdir:删除一个空的目录 rmdir d 删除目录 注意只能删除空目录
vi: 创建文件或编辑文件 vi a.txt 创建文件a.txt并进入文档,按下a或者i或者o进入编辑模式,内容写完之后,按下esc键,然后输入命令: :wq 保存并退出 注意必须要使用: 在Linux下一般使用vi编辑器来编辑文件。vi既可以查看文件也可以编辑文件。 三种模式:命令行、插入、底行模式。切换到命令行模式:按Esc键; 切换到插入模式:按 i 、o、a键; i 在当前位置生前插入 I 在当前行首插入 a 在当前位置后插入 A 在当前行尾插入 o 在当前行之后插入一行 O 在当前行之前插入一行
cat用于显示文件的内容。格式:cat[参数]<文件名> cat /etc/yum.conf 重定向 cat /root/222.txt >123.txt 获取222的内容然后写入到123.txt中,会覆盖原始内容 cat /root/222.txt >>123.txt 同上,但是是追加内容 不是覆盖 cat 111 >123.txt 直接像123输出内容
more一般用于要显示的内容会超过一个画面长度的情况,按空格键显示下一个画面。 回车显示下一行内容。按 q 键退出查看。 less用法和more类似,不同的是less可以通过PgUp、PgDn键来控制 tail命令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使用非常多的一个命令,它的功能是:用于显示文件后几行的内容。 more /etc/yum.conf less /etc/yum.conf tail -10 /etc/yum.conf 显示后10行数据 tail -f catalina.log 动态查看日志(*****) ctrl+c 关闭
mv移动或者重命名 mv a.txt b.txt 将a.txt重命名为b.txt mv c.txt /root/b/ 将c.txt复制到b目录下
rm删除文件,用法:rm [选项]... 文件... rm a.txt 删除a.txt文件,删除需要用户确认 rm -f a.txt 不询问,直接删除rm 删除目录 rm -r a 递归删除不询问递归删除(慎用) rm -rf a 不询问递归删除 rm -rf * 删除所有文件 rm -rf /* 自杀
tar命令位于/bin目录下,它能够将用户所指定的文件或目录打包成一个文件,但不做压缩 一般Linux上常用的压缩方式是选用tar将许多文件打包成一个文件,再以gzip压缩命令压缩成xxx.tar.gz(或称为xxx.tgz)的文件 格式:tar [参数] 文件 常用参数: -c:创建一个新tar文件 -v:显示运行过程的信息 -f:指定文件名 -z:调用gzip压缩命令进行压缩 -t:查看压缩文件的内容 -x:解开tar文件 命令: tar -cvf test1.tar ./* 将当前目录下的所有文件打包为test1.tar tar -cvf test2.tar b.txt 将指定文件打包到test2.tar tar -zcvf test3.tar.gz ./* 将当前目录下的所有文件打包并且压缩到test3.tar.gz tar -xvf test1.tar 解压到当前目录 tar -xvf test3.tar.gz -C aaa 将文件解压到 aaa目录
grep:查找符合条件的字符串。用法: grep [选项]... PATTERN [FILE].. 命令: grep str b.txt 在文件中查找str grep str b.txt –color 高亮显示
将一个命令的输出结果作为另外一个命令的输入 ps 显示进程 ps -ef显示所有进程 ps -ef | grep ssh 在所有的进程中搜索和ssh相关的
Linux系统是一个多用户多任务的分时操作系统,任何一个要使用系统资源的用户,都必须首先向系统管理员申请一个账号,然后以这个账号的身份进入系统。 用户的账号一方面可以帮助系统管理员对使用系统的用户进行跟踪,并控制他们对系统资源的访问;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用户组织文件,并为用户提供安全性保护。 每个用户账号都拥有一个惟一的用户名和各自的口令。 用户在登录时键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口令后,就能够进入系统和自己的主目录。 实现用户账号的管理,要完成的工作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: 用户账号的添加、删除与修改。 用户口令的管理。 用户组的管理。
useradd新增用户 格式:useradd [参数] 用户名称 常用参数: -c comment 指定一段注释性描述。 -d 目录 指定用户主目录,如果此目录不存在,则同时使用-m选项,可以创建主目录。 -g 用户组 指定用户所属的用户组。 -G 用户组,用户组 指定用户所属的附加组。 -s Shell文件 指定用户的登录Shell。 -u 用户号 指定用户的用户号,如果同时有-o选项,则可以重复使用其他用户的标识号。 命令 useradd stu 新增用户stu
passwd给指定的用户设置密码 用户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用户口令的管理。用户账号刚创建时没有口令,但是被系统锁定,无法使用,必须为其指定口令后才可以使用,即使是指定空口令。指定和修改用户口令的Shell命令是passwd。超级用户可以为自己和其他用户指定口令,普通用户只能用它修改自己的口令 格式:passwd [参数] 用户名 常用参数: -l 锁定口令,即禁用账号。 -u 口令解锁。 -d 使账号无口令。 -f 强迫用户下次登录时修改口令。 如果默认用户名,则修改当前用户的口令,比如centOS 默认的root账号没有密码,就可以直接使用passwd修改密码即可。 命令: passwd stu 按下enter键 输入2次密码即可
userdel删除用户 命令: userdel stu 删除指定用户但是用户在home下面的目录保存 userdel -r stu 删除指定用户并且删除对应的home目录
usermod修改用户信息 格式:usermod [参数] 常用的参数包括-c, -d, -m, -g, -G, -s, -u以及-o等,这些选项的意义与useradd命令中的选项一样,可以为用户指定新的资源值。 另外,有些系统可以使用选项:-l 新用户名,这个选项指定一个新的账号,即将原来的用户名改为新的用户名。 命令: usermod stu -l stu2 将用户名stu重命名为stu2
每个用户都有一个用户组,系统可以对一个用户组中的所有用户进行集中管理。不同Linux 系统对用户组的规定有所不同,如Linux下的用户属于与它同名的用户组,这个用户组在创建用户时同时创建。 用户组的管理涉及用户组的添加、删除和修改。组的增加、删除和修改实际上就是对/etc/group文件的更新
groupadd增加一个新的用户组 格式:groupadd [参数] 用户组名称 常用参数: -g GID 指定新用户组的组标识号(GID)。 -o 一般与-g选项同时使用,表示新用户组的GID可以与系统已有用户组的GID相同 命令: groupadd gp1 新增用户组gp1 groupadd -g 1111 gp2 新增用户组gp2,并且组标记号为1111
groupdel删除一个用户组 格式:groupdel 用户组名称 命令: groupdel gp1 删除用户组gp1
groupmod修改用户组信息 格式:groupmod [参数] 用户组名称 常用参数: -g GID 为用户组指定新的组标识号。 -o 与-g选项同时使用,用户组的新GID可以与系统已有用户组的GID相同。 -n 新用户组 将用户组的名字改为新名字 命令: groupmod gp2 -n gp5 让gp2更名为gp5
newgrp切换到其他用户组 格式:newgrp 用户组名称 命令: new grp gp5 切换到gp5
Linux磁盘管理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性能问题。 Linux磁盘管理常用三个命令为df、du和fdisk。
df列出文件系统的整体磁盘使用量 df命令参数功能:检查文件系统的磁盘空间占用情况。可以利用该命令来获取硬盘被占用了多少空间,目前还剩下多少空间等信息。 格式:df [参数] [目录或文件名] 常用参数: -a :列出所有的文件系统,包括系统特有的 /proc 等文件系统; -k :以 KBytes 的容量显示各文件系统; -m :以 MBytes 的容量显示各文件系统; -h :以人们较易阅读的 GBytes, MBytes, KBytes 等格式自行显示; -H :以 M=1000K 取代 M=1024K 的进位方式; -T :显示文件系统类型, 连同该 partition 的 filesystem 名称 (例如 ext3) 也列出; -i :不用硬盘容量,而以 inode 的数量来显示 命令: df -h 将容量结果以易读的容量格式显示出来 df -aT 将系统内的所有特殊文件格式及名称都列出来
du命令也是查看使用空间的,但是与df命令不同的是Linux du命令是对文件和目录磁盘使用的空间的查看 格式:du [参数] 文件或目录名称 常用参数: -a :列出所有的文件与目录容量,因为默认仅统计目录底下的文件量而已。 -h :以人们较易读的容量格式 (G/M) 显示; -s :列出总量而已,而不列出每个各别的目录占用容量; -S :不包括子目录下的总计,与 -s 有点差别。 -k :以 KBytes 列出容量显示; -m :以 MBytes 列出容量显示; 命令: du -a 将文件的容量也列出来 du -sm /* 检查根目录底下每个目录所占用的容量
fdisk 是 Linux 的磁盘分区表操作工具 格式:fdisk [参数] 装置名称 常用参数: -l :输出后面接的装置所有的分区内容。若仅有 fdisk -l 时, 则系统将会把整个系统内能够搜寻到的装置的分区均列出来 命令: fdisk -l 列出所有分区信息
ps 显示进程 命令: ps -ef 显示所有进程 ps -ef | grep ssh 在所有的进程中搜索和ssh相关的
kill 杀掉某个进程,后面跟着进程的id 命令: kill 1234 kill -9 1234强制干掉1234
service iptables status 查看防火墙状态 service iptables start 启动防火墙 service iptables stop 关闭防火墙 service iptables restart 重启 chkconfig iptables off 永久关闭防火墙 chkconfig iptables on 永久关闭后重启
shutdown -r now 立刻重启 shutdown -r 10 过10分钟自动重启 shutdown -r 20:35 在时间为20:35时候重启 shutdown -c 取消重启 poweroff 立刻关机 shutdown -h now 立刻关机 shutdown -h 10 10分钟后自动关机
ifconfig 查看网络ip地址 ping ip地址 查看是否可以连接某个ip
find / -name mysql 查询MYSQL
Linux系统中的每个用户都在/etc/passwd文件中有一个对应的记录行,它记录了这个用户的一些基本属性。 这个文件对所有用户都是可读的,下面就是文件的具体内容:
文档格式: 用户名:口令:用户标识号:组标识号:注释性描述:主目录:登录Shell
1)"用户名"是代表用户账号的字符串。 通常长度不超过8个字符,并且由大小写字母和/或数字组成。登录名中不能有冒号(:),因为冒号在这里是分隔符。 为了兼容起见,登录名中最好不要包含点字符(.),并且不使用连字符(-)和加号(+)打头。 2)“口令”一些系统中,存放着加密后的用户口令字。 虽然这个字段存放的只是用户口令的加密串,不是明文,但是由于/etc/passwd文件对所有用户都可读,所以这仍是一个安全隐患。因此,现在许多Linux 系统(如SVR4)都使用了shadow技术,把真正的加密后的用户口令字存放到/etc/shadow文件中,而在/etc/passwd文件的口令字段中只存放一个特殊的字符,例如“x”或者“*”。 3)“用户标识号”是一个整数,系统内部用它来标识用户。 一般情况下它与用户名是一一对应的。如果几个用户名对应的用户标识号是一样的,系统内部将把它们视为同一个用户,但是它们可以有不同的口令、不同的主目录以及不同的登录Shell等。 通常用户标识号的取值范围是0~65 535。0是超级用户root的标识号,1~99由系统保留,作为管理账号,普通用户的标识号从100开始。在Linux系统中,这个界限是500。 4)“组标识号”字段记录的是用户所属的用户组。 它对应着/etc/group文件中的一条记录。 5)“注释性描述”字段记录着用户的一些个人情况。 例如用户的真实姓名、电话、地址等,这个字段并没有什么实际的用途。在不同的Linux 系统中,这个字段的格式并没有统一。在许多Linux系统中,这个字段存放的是一段任意的注释性描述文字,用做finger命令的输出。 6)“主目录”,也就是用户的起始工作目录。 它是用户在登录到系统之后所处的目录。在大多数系统中,各用户的主目录都被组织在同一个特定的目录下,而用户主目录的名称就是该用户的登录名。各用户对自己的主目录有读、写、执行(搜索)权限,其他用户对此目录的访问权限则根据具体情况设置。 7)用户登录后,要启动一个进程,负责将用户的操作传给内核,这个进程是用户登录到系统后运行的命令解释器或某个特定的程序,即Shell。 Shell是用户与Linux系统之间的接口。Linux的Shell有许多种,每种都有不同的特点。常用的有sh(Bourne Shell), csh(C Shell), ksh(Korn Shell), tcsh(TENEX/TOPS-20 type C Shell), bash(Bourne Again Shell)等。 系统管理员可以根据系统情况和用户习惯为用户指定某个Shell。如果不指定Shell,那么系统使用sh为默认的登录Shell,即这个字段的值为/bin/sh。 用户的登录Shell也可以指定为某个特定的程序(此程序不是一个命令解释器)。 利用这一特点,我们可以限制用户只能运行指定的应用程序,在该应用程序运行结束后,用户就自动退出了系统。有些Linux 系统要求只有那些在系统中登记了的程序才能出现在这个字段中。 8)系统中有一类用户称为伪用户(psuedo users)。 这些用户在/etc/passwd文件中也占有一条记录,但是不能登录,因为它们的登录Shell为空。它们的存在主要是方便系统管理,满足相应的系统进程对文件属主的要求 伪用户含义: bin 拥有可执行的用户命令文件 sys 拥有系统文件 adm 拥有帐户文件 uucp UUCP使用 lp lp或lpd子系统使用 nobody NFS使用
将用户分组是Linux 系统中对用户进行管理及控制访问权限的一种手段。 每个用户都属于某个用户组;一个组中可以有多个用户,一个用户也可以属于不同的组。 当一个用户同时是多个组中的成员时,在/etc/passwd文件中记录的是用户所属的主组,也就是登录时所属的默认组,而其他组称为附加组。 用户要访问属于附加组的文件时,必须首先使用newgrp命令使自己成为所要访问的组中的成员。 用户组的所有信息都存放在/etc/group文件中。此文件的格式也类似于/etc/passwd文件,由冒号(:)隔开若干个字段
数据格式: 组名:口令:组标识号:组内用户列表
1、"组名"是用户组的名称,由字母或数字构成。与/etc/passwd中的登录名一样,组名不应重复。 2、"口令"字段存放的是用户组加密后的口令字。一般Linux 系统的用户组都没有口令,即这个字段一般为空,或者是*。 3、"组标识号"与用户标识号类似,也是一个整数,被系统内部用来标识组。 4、"组内用户列表"是属于这个组的所有用户的列表/b],不同用户之间用逗号(,)分隔。这个用户组可能是用户的主组,也可能是附加组。